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1、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篇1哲学这个词看起来很深奥,但,在我再读冯友兰先生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后,逐渐领悟原本模糊的概念或观点。哲学和思想是相关联的,它

你在找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吗?这里多想文档小编给你整理好了一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篇1

哲学这个词看起来很深奥,但,在我再读冯友兰先生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后,逐渐领悟原本模糊的概念或观点。哲学和思想是相关联的,它们都与人类思维有关,相互衍生又相互丰富,但二者并不等同:1、哲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属于学术;而思想是人类脑海中的一种意识,属于行为。所以,先有思想,再有哲学。2、它们涉及的范围也不同。哲学家关心的是真理、逻辑等,而思想家关注社会、哲学、人伦、道德等各个方面。3、把思想相同的(至少相类似的)人聚集在一起,找到他们共同思想上的特点,继而形成一门学术,如儒家、墨家等,就叫中国哲学。4、再通俗一点,哲学家一般是思想家,但思想家不一定是哲学家。哲学的本质和思想也有关联。以书中的一句话为例“就我而言,哲学是对人生系统的反思”,这句话从某个角度而言意味着哲学是思想的思想。正是因为思想包含哲学,所以哲学家们能有不同表达自己思想特点的方法。这也是书中第一章第三点所讲到的。有用比喻表述思想的,也有用格言表述思想的,还有用事例表述思想的。无论是明示还是暗示,各位哲学家们都是为了能用各自的方法说明道理,把思想传播给后人,让他们对此加以思考。

2、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篇2

哲学与政治和教育的关联中国古代的哲学与政治和教育颇有渊源。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战国时期的墨子等,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各家哲学的兴起,也是与私人讲学同时开始的。孔子所代表的的“儒”,其实不仅仅是哲学,也是教育。孔子期望自己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所以教给他们各门知识,不过在另一方面,孔子给传统制度和观念的解释,却是他自己推导出来的,如“仁”、“义”、“忠”、“恕”等观点。而孔子的哲学其实也代表了一种精神的修养。而墨子却不同,墨子更偏向于政治,他的墨家在战国时期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也颇为深远。同时他也批驳了儒家的一些观念,他主张的“兼爱”和“非攻”的哲学理念,是一种非功利的理念,也是对当时国家政治的一种理念。由此看来,哲学与政治、教育还是紧密关联着的。而这种哲学可以更好地应用在我们的世界中。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提醒我们要向他人学习。“不耻下问”也敦促我们不要以向地位或学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哲学是富于实践精神的大部分的中国哲学都富于实践精神,也就是倾向于入世,但是也有例外。在最早提出出世这一哲学观点的是老子,他主张无为而治,但是老庄代表的传统道家思想并未成为主流,他们追求真正的身体与灵魂的自由学说,显然没有“成功学”更加受人欢迎。儒家的主要观念是辅佐君王,入世为官,通过诚意正心、格物致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最终成圣。虽然魏晋南北朝出现了道家复兴,但已经有了很多入世的倾向。佛家算是出世的,但国内的禅宗,主张在日常生活中修行。“道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同样在国外,哲学家们也提倡实践,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等。不仅仅在哲学上,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有实践精神,有些事情必须亲自实践,不能光说不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自实践,才能有自己的收获。中国哲学里有很多无的思想《中国哲学简史》称为“负”的方法。比如我们要解释白是什么,这是不太好形容,但是如果拿一个黑的东西来解释,再反过来就容易多了。《道德经》开篇写到“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是道啊,说不出来,如果能说出来,就不是道了。这就是用否定来为其下解释。有比如禅宗,第一义不可说,但表示第一义的最好方法就是静默。儒家虽然不像道彻底的推崇无的思想,但是儒家精神修养的过程也是一个做法的过程。通过修养,去掉心性中恶的成分。当然了,在我们现今生活中,这种思想也很重要,比如有些不懂得问题,不一定要直接去解释,而是通过反义或近义的方法,也许这个问题无法用语言解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我们会找到另一件东西,让他具象化。比如在《道德经》的后面部分,老子就用一个个例子和比喻,讲述了“道”的概念。还有,在当今繁杂的社会中,我们也需要给自己做减法,去修养精神,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摒除自己不好的、不必要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美好。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3、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篇3

“人应当是哲学的。”——冯友兰哲学,著名哲人冯友兰教授在《中国哲学简史》中下的定义,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同时,教授认为每个活生生的人都应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即“人应当是哲学的”。乍一看这段话难以理解。实际上笔者初次接触时也是一脸茫然,但在反复阅读与思考后略有领悟。而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哲学是深奥难懂的。甚至有些人认为哲学家不是疯子就是思想怪异。哲学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千里之遥。但,事实上,当我们反思时,读禅师故事时,痛饮心灵鸡汤时,就是在欣赏哲学星空里的一颗明星,哲学离我们,仅仅一步之遥。孟子言:“人皆可以为圣人。”哲学的灿烂星空只展开了一云的裂隙,仍静静地等待我们去探寻奥秘,揭开魅惑的神秘面纱。哲学看似深不可测,一是有些哲人的话语确实艰涩难解,二是我们总习惯性地以为哲学就是从古至今没人能回答的三大问题等晦涩难懂的东西,三是我们在运用哲学的思想时并不知觉我们在亲近哲学,四是市面上哲学的启蒙书鲜有人知。从而造成哲学“神圣化”“神秘化”,印象中的哲学家都是一副白发长髯、漂泊四海逢人必说的形象。其实哲学在国外并不如此曲高和寡。哲学一直是哈佛大学的精品课程,成千上万学子慕名而来,渴望与传授圣贤真谛的教授交流学习。哲学史也是国外学生爱不释手的书籍,“与高尚的人对话”是精英风尚。显然国内对于哲学的态度认知有待提高,但近年来随“鸡汤”的普及,哲学由一个高冷的老者变成了平易近人的大叔模样。微信票圈,开口苏格拉底闭口伊壁鸠鲁,深夜发图秀枕边书《梦的解析》配文弗洛伊德的金句信手拈来,高大上不明觉厉感油然而生。然而这些都是表面上的功夫,真正深入哲学内核的又有多少?不苛求人人都成为哲学家,目不窥园钻进浩如烟海的文献,研究数载笔耕不辍成就鸿篇巨著。但,对于人生的系统的反思,笔者认为不可或缺。系统的反思,不是零零碎碎细枝末节的一笔带过,而是对事件、事物进行深刻透彻的思考,从而归纳出道理,即春秋诸子百家渴求的“道”,并帮助未来的自己或他人作出更为理智的选择。这对于面对人生漫漫长路数不胜数岔路口的芸芸众生来说,是无价之宝。若你曾经在夜不能寐时仰望星空,思考一天或过往的经历,并从中体味几许人生道理的话,恭喜,你已成功登上了前往哲学星空的航船,哲学的星空正张开双臂热切等待探索者的到来。若想扬帆起航,还须进一步思考。哲学最核心的内容即对世间万物的认知与思考,并将思想予以实践。从古至今从未被完美解决的,“三大终极难题”——“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笔者建议,每一个人都尝试思考,并作出自己的解释。虽然古往今来,尝试回答、或者试图解释清楚的哲学家数不胜数,却无一人能够令己令人完全满意,自我的思想过程于己而言却意义非凡,也许对生活会有些许帮助。“我是谁?”明了自我定位。清晰的自我定位,能明确自我(本体)与周围事物(客体)的关系。重要性不言而喻。若人生坐标尚不清楚,何谈遨游“星辰大海”?“从哪里来?”理清过往之事。不仅通读历史,以史为鉴,更梳理人生阅历,汲取养料。明媚的过往变成一粒粒闪光的明珠,缀连成独一无二的专属于自己的王冠。那是只属于自己的财富与荣耀,别人拿不走,时间冲不淡。“要到哪里去?”展望未来蓝图。鉴往知来,明确人生目标,一步步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抑或深思得出结论,推理演绎,传道解惑,对世界做出微小的改造,让哲学星空因而增添一星光芒。追求幸福同样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咀嚼人生乐事,细品幸福的滋味,何人没有一本自己的“幸福经”?笔者认为从两方面思考,一是尽力而为无愧于每一段时光,合法合情合理地得到;二是使自己对于幸福的标准设置适当,知足常乐,在物欲的横流中游刃有余。阅读哲学书,《苏菲的世界》《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成为枕边书,未尝不可。朴槿惠从《中国哲学简史》里收获力量走出人生低谷。“中庸之道”“仁爱”,在梦境畅游星空前先与智者促膝长谈,为航船增添动力。人应当是哲学的,不一定是宗教的。宗教的上层建筑是迷信,灵魂却也是哲学。愿人们能“哲学”起来,于万丈红尘中寻觅到一方思想的圣地,尽情欣赏灿烂星空。

4、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篇4

万籁俱无声,月光悄然舞,纵添池水深透音。荡漾于同景时分,遽隔数千年,池泉溶溶,绿树葱颠,石根盘簇。似与率性的她相视,抚触,细语。提起蘸饱浓墨的画笔,在古老的中华民族连绵千丈的画卷里淌下哲学脉络。“西方之觉醒,我与非我既分。东方之觉醒,我与非我相溶。”去年听了一场美术讲座,其中中国画和西画的不同让我反复咀嚼。中国画里,山水重重叠叠,透着自然的深邃与无边,空灵的自然意境和文人的思索情谊紧紧相依,景中常常出现远处升起的炊烟,生机细影。不知是似寄人于自然,还是似牵自然于人。在西方哲学中,人和自然之间是主客对立、天人相分的关系。然而,在中国哲学中,主导思想是主客交融、天人合一。这可以说是和西方哲学的一个最主要的差别,也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特有智慧。“中国哲学来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立足于自然。”在中国还没有被强硬打开大门前,祖先常年生活在这片赐予的丰硕土地上,男耕女织,与自然朝夕相处。先秦儒家学者孟子用那穿透时光的雄浑嗓音吟道,人性乃“天之所与”。人们禀受天道,因此人性具有道德的品性。引用《诗经·大雅·丞民》中的话来理解孟子所言,那便是“天生丞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无论是自觉抑或不自觉,人都生存于自然中,感受着雨水的洗礼,触碰着阳光的温暖,挥洒汗水在生命的土地里。无法分别丰富自然是给予我们的恩赐,抑或是灵动睿智的人们才是给予自然的恩赐。老子在古老文化年轮中出现,深邃的皱纹里蕴含着思想的光辉。他笃定地轻视知识,提倡寡欲以及回到婴儿状态或未知状态,实际便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佛家思想在中国土地上绽放动人光芒。门徒问:“如何是禅人当下境界?”禅师细细答来:“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似乎这样看来最高佛界是无我的境界,其实恰恰包含着我。就宛如相溶于水的甘糖,尽管没有办法把颗颗细糖看得清晰明了,但在整杯水中糖分无所不在,其实它早已完完全全与水分相融为一。毫无疑问,没有任何一种民族同中国一样注重天人合一。这种思想贯穿古今,是中国人生存、思想和文化的基石与根据,我崇尚着这种思想的明媚光辉,是它让我们的民族拥有滚烫血脉,如诗般富有细腻情感的筋脉。一个民族,究竟如何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于未知的自然又报以何种态度,会引起民族对生命价值、生存意义择决,同时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命运。西方近代文明被泰戈尔称作“堡垒的文明”,文明中有间隔性、征服性、区别性。这样形成的原因在于我看来,是他们在自然和人类之间立起了厚实的堡垒,处处用着征服的眼光看待自然,希望以不断续的斗争获得生活。殊不知,中国人生活方式,是不断续地和周围缓缓调和,从而获得生活。这种态度,处处充满着无限的温暖希望与古老精神的力量。时代变幻莫测,然而中国哲学永无止境。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心性深切致远的觉悟,是睿智的先人奋博挥汗的成就,更是贯穿着岁月沉积的古老梦想。面对它,我们仍然需要思考,需要感悟。对于一个新生命的中国而言,古今对白是中国自身自问最深切至心的对白。传承着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中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魅力,在古老文化中注入新生力量,紧紧握着古老智慧的根和脉络,汲取现实丰富的精华。面临重重磨难,但中华民族的心中有着无止境的生命源泉,让这个数千年的古老梦想重现曙光。天存在着,人方可存在着,因为人不可能脱离自然独活。倘若我们对于自然的欲望淋漓尽致而未察觉其危害时,方有我们苦食恶果才会憬悟人与自然共相存。我们须竭力维护先人所持思想下的自然均衡,中国人需对自然怀抱深切的哺育之爱,同自然才可相辅相依。中华民族脚上的筋脉烙印着自然的恩赐,深爱的力量注入心房穿梭于世,滚滚炽热的血液在中国人身上流淌。用中华民族独特的方式,在古老而残留梦想光辉的画卷上,渲染独一无二的风采。朝阳里,火红的太阳带来璀璨光芒,一股坚定而沉稳的声音道来:中国,定将拥爱而崛起,生生不息!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5、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篇5

一、本书简述这本书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对象,背景、方法论进行了分析;第二部门按照时间顺序对先秦诸家开始到新道家、新儒家、佛教思想等主要观点和相互之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对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本书进行了总结,二、收获和感悟一是以人为本.作者介绍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这和以往接触的哲学不同,以往学习的哲学中,强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等问题,过于抽象,很难和个人生活联系起来,并和自己的人生意义联系起来.而从对人生的系统反思这个角度出发,让我们对哲学的功用和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对人的四种境界的划分,让我们对哲学的妙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二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做过人生的反思和总结.如年末,对自己一年的生活、经历的事情、阅读的书籍等等进行总结.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行下一步的计划,但很多这种反思总结中,多数流于流水账,对为啥这样做?这样做是受何种观念影响?这种观念从何而来?都知之甚少.三是发现每个人受固有环境和社会流行观念的影响巨大.例如中国农业社会的特点,让中国人喜爱直觉思维,比如我们的绘画、我们的音乐、书法,都是世界直接形式的模仿.思想中的中庸,否极泰来等观念,都和中国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有紧密联系.这不仅让我们反思,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受什么观念的影响.或者说,是什么观念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生活方式,其在历史上,已经有千万次人都经历过了,但如何才能发现自己观念的局限性?如何知道是那些观念在影响或决定我们的生活呢?四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观念,这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格物致知,就是每天学习新的知识,一种是领悟,真诚地去做事,达到心和宇宙统一起来,所谓致良知的方法,一种是敬,抱持者对世界的敬爱的态度,来生活.例如前一阶段看一本书上,一个志愿者到利比亚去工作,通过其工作经历,他人生的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已经不局限于单纯的原来,医院、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他在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中,观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五是哲学为啥重要.哲学就是通过思维找基本规律.哲学是最高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面还有n层的东西,如基本方法、普遍方法、逻辑、技能等.学习哲学就要以兴趣和实用为导向,定下你的目标,要让哲学成为你的思考方式,想要让自己具备触类旁通、解决问题、正确决策、创新等重要能力,非读哲学不可.例如,我们学习数学就知道,数字是一种抽象,函数是对数学规律的抽象,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数学模型,这是另一层次的抽象,在此基础上,还有数学哲学和系统动力论,是对数学的更高层次的抽象.七是学习哲学的方法认识哲学,了解哲学,懂得哲学的体系和逻辑原理,并将这一原理运用到实际的思考之中.学习哲学需要技能意识学习材料.如批判性思维是意识的储备,可以帮助你迸发学习热情,形式逻辑是技能的储备.如在管理理论学习中,通过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在理论中找到共同之处,看到人的思维的轨迹;如我们可以发现杜邦分析和麦肯锡方法对应的形上学;罗杰斯的心理咨询方法对应的存在主义‘达尔文的系统动力论对应的马克思等等.在设计研究中,有设计方法论,仿生设计学等等.再如笛卡尔建立了普遍数学,只以顺序和量化关系为考察对象八是新学到的一些哲学知识.一是哲学的方法论,负的方法,和正的方法,其中正的方法,是数学的方法、逻辑分析的方法;负的方法是采用不是什么的方法.由于哲学的反思的性质,它最终必须思想从逻辑上说不可能成为思想的对象的“某物”.这种思想对象用负的方法可能更加清楚.二是中国哲学中的修养方法,无外乎诚和敬.通过诚对待思想,敬对待世界的终极理念,来不断完善自己,实现天人合一的.三是哲学的根本之争,是观念论和实在论的争论;三、精华摘录p2哲学家必须对于人生反思的思想,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人生论、宇宙论、知识论都是从这个类型的思想产生的;p4哲学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指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精神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的价值;p6中国哲学的价值在于,成为圣人,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p24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概念的类型有两种,一种用直觉得到;一种用假设得到的;直觉得到的概念有三种可能的类型,已区分的审美连续体概念,不定的或未区分的连续体概念,区分的概念p43孔子强调仁和义.义是指事之宜,即应该;仁强调,不光是指魔一种特殊德性,而是指一切德性的总和;忠,肯定方面是指己之所欲亦施于人;否定方面是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知命,是指承认世界本来存在的必然性,对于外在的成败也就无所萦怀;p47孔子三十而立,是指他这时候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而不惑,是指他这时候已成为知者,50,60而知天命,是指认识到超道德的价值.p82惠施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发现了超乎形象的世界;p103获得幸福的方法庄子,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使我们得到一种相对幸福;圣人由于对万物自然本性有理解,他的心就不受世界变化的影响.用这种方法,他就不依赖外在事物,因而他的幸福也就不受外界事物的限制;可以说已经得到绝对幸福.p153法家韩非子.势:是指权利,权威;法:是指法律法制;术是指办事用人的方法和艺术,也就是政治手腕;p222新道家.圣人高度理解万物之性,所以他的心不受万物变化的影响.他以理化情p232佛学的一般概念,宇宙的心的概念,和形上学的负的方法;觉悟的确切意义.是指个人与宇宙的心的统一,或者说与所谓的佛性的同一;中道宗的方法,所谓二谛义.第一层次,普通人以万物为实有,而不知无.第二层次,说万物是有,但是说万物是无也是片面的;事实上,有就是无;应当说不片面的中道,在于理解万物非有非无;第四层次,中道在于不片面,意味着进行区别,而一切区别的本身就是片面的.这个否定一切,就可以达到庄子哲学中的坐忘,佛家称之为涅槃;p267新儒家.自然界的规律是不是人心(或宇宙的心)创造的;这历来是柏拉图的实在论和康德的观念论争论的主题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廊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时豪雄;哲学的推理,形上学的推理,其出发点是经验中有某事物存在.哲学史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由于他的反思的性质,它最终必须思想从逻辑上说不可能成为思想的对象的“某物”人生的境界.可以概括为四个,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他社会的风俗习惯.、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道德境界.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踏实社会的一员.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情;天地境界.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四、哲学入门书籍推荐1.反哲学入门2.思想的力量3.西方哲学简史4.大问题5.你的第一本哲学书6.哲学的慰藉7.哲学浅说8.我的半生传奇蔡志忠9.牛津大学哲学入门10.康德哲学讲演录

本文章来自用户分享,分享人:爱写作文的小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你的权利,请联系(点击我联系),经核实,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oc.duoxiangpai.com/40303.html

(0)
爱写作文的小小爱写作文的小小

相关推荐